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

想做、可做、能做、去做

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有著正向的人生態度,處事積極、認真,而且一定是一個能把想法付諸執行的人。

「想法」就像是個發芽的種子,必須用「做法」來灌溉水分,用「執行」來提供養分,才能「成就」大樹。不能揠苗助長,也不能任其荒廢。

有句話說:「最遙遠的距離是『想』,最接近的距離是『做』。」我深深認同這個看法。有想法就要有做法,才能竟其功。有功才是功勞,徒勞而無功,只是浪費精力和時間。而有了功勞才會有犒賞,犒賞可能是實質的金錢,也有可能是職位的晉升,不論是什麼,有功才有賞是職場上不變的道理。

即知即行,是我奉行不悖的原則,但也要先知而後行。沒有想法的努力,或是莽撞的行事,是更不可能開花結果的。每一個「知」都是經驗、知識加上資訊的累積。因此,想成為一個很有想法的人,一定要投資自己的腦袋,多讀書、多吸收新知,才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想法。

有了想法,就啟動了我們想做點什麼;再來就是去評估,在這些想做的事情當中,哪些是馬上可以做的;然後再去思考,依現有的能力和人力,可以做什麼?最後,付諸執行。

我記得當初創辦《理財周刊》的時候,就只是一個簡單的想法,想讓更多的人懂理財,於是開始思考,要透過什麼方法才能做到?經過當時諸位同仁的腦力激盪,提出辦雜誌的建議,在評估可行後,開始規劃,並一步步的將編輯、發行、廣告等人力找齊,在齊心齊力之下,就這樣有了今日的《理財周刊》。

當然這一路上也是波折不斷,大環境的不景氣、人事的更迭,但種種原因都不能澆退我的理想與熱情,我知道必須要突破,唯有突破才能生存,而要突破就是要有想法、有做法,二者缺一不可。

理財教育刻不容緩,我辦雜誌、成立協會、基金會,就是希望竭盡所能,讓更多的人透過刊物、課程、活動等等,可以懂理財,從父母到孩子,再從孩子到父母,在台灣的每個家庭都具備正確的理財觀念;也能號召大家一起行善,並呼籲在追求財富增長的同時要注重健康。當台灣有了這樣正向的循環,就能走上富裕之路,共享經濟榮景。

想要化不可能為可能,唯一的方式就是去做,「do something」,就像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,去做,就對了

<理財周刊>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