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班族疑似過勞猝死的新聞越來越常見,根據最新調查,目前國內有高達33.5%民眾都面臨「常加班卻沒有加班費」的狀況,超時工作成為普遍現象,而資方都以「責任制」解釋超時工作現象,使得勞委會近來也不得不正視這問題。
台灣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時數,每月平均約為180小時左右,其中更有超過30萬名的受僱者,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,遠遠高於兩周84工時、一周平均42工時的法定標準。
波仕特市調網針對「台灣上班族工作加班狀況」進行調查發現,比例最高為「常加班卻沒有加班費」,達33.5%;其次「常加班有加班費」的比例則為13.4%,「沒有加班情形」只有10.2%。
若進一步交叉分析,男性加班的情形比比女性略高,但波仕特市調網指出,可能與男女性工作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有關,因為女性多為文書處理、秘書等行政職,反觀從事電子業、工程師等,多以男性為主,兩者相比遇到加班的情況自然較多。
事實上,目前最常碰到需要加班的行業,還有包括批發零售、運輸倉儲、住宿餐飲、不動產服務、休閒服務等,顯示除了目前外界關注的高科技產業外,服務業的超時工作狀況也頗為嚴重。
為避免過勞問題,勞委會現在除了拋出雇主得罰款的主張外,更委託全國九大醫學中心增設「過勞門診」,以及在網站上設有「簡易壓力量表」測試、印製「預防過勞手冊」等。
勞委會表示,如果測試後發現指數偏高,就會建議可進一步到「過勞門診」診斷,並及早調整職場作息,避免過勞狀況惡化。
另外,針對企業主管也有「企業壓力預防管理計畫指引」,教導企業如何協助員工評估及面對職場壓力,甚至擬訂職場壓力因應策略,一起與員工預防過勞問題。
資料來源:卡優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